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聚焦古楚 >> 内容
宿迁脱贫战场的“第一书记”们—— 初心点亮扶贫路 扑下身子“拔穷根”
编辑:市财政局机关党委 2020年10月12日 09:43 共浏览3698次

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贫困地区担任“第一书记”,是实现精准扶贫、推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在宿迁,“第一书记”们利用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在驻点的村和社区,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和基层党建工作。驻村后,“第一书记”们履职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来到部分村居,管窥村里的“第一书记”们。

精准扶贫 做群众的贴心人

“咯咯哒、咯咯哒”,在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只要走到仝玉辉家附近,首先入耳的便是一阵阵鸡叫声,走近前去,只见栅栏内散养着近百只草鸡,俨然一个小型草鸡养殖场。光靠这些鸡,仝玉辉去年就赚了4000多元。在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如今的幸福光景。

2019年,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二十纪检监察组的程露露,被选派到苗圩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重点任务是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

苗圩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落,全村3841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2017年刚刚脱贫。驻村后,程露露通过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方式,与半数以上的低收入农户进行交流,基本摸清村里低收入农户的情况。

“针对资源匮乏、产业扶贫选定难的现实窘境,帮扶单位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和农业技术专家多次入村进户调查研究,最终选择了资金投入、技术要求、试错成本都比较低的草鸡饲养项目。”程露露介绍说,2019年,市纪委监委投入1.5万元,购买650只耐粗饲、抗病强、蛋品好、市场价值高的草鸡幼苗送到1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中。这些草鸡全部接种疫苗,且个体重量基本超过1斤。

为了让草鸡幼苗能够送到位、接得好、喂得活,程露露带领农户去养殖场参观学习技术,引导农户提前准备好鸡舍和喂养器具,现场举办培训班,提供了够用两个月的饲料。程露露还在鼓励农户独立养殖、抱团销售的基础上,建立了鸡蛋回收保障机制,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这些草鸡吃粮食长大,产的都是绿色有机笨鸡蛋,每天产蛋50多枚,我都攒着一起拿到镇里去卖,可抢手哩......”10月9日,仝玉辉穿梭在鸡栏内,查看草鸡的健康生长情况。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仝玉辉对“第一书记”程露露有说不出的感激。

通过一次次入户走访,帮助农户解决问题,跟他打招呼的村民多了,家里有烦心事也会跟他讲,甚至还有农户要给他送草鸡蛋。有了这些认同感,程露露觉得自己更像是个村里人。

“修路、改造村部、建文化广场、赠送鸡苗……程书记对我们村帮助太多了!他工作做得好,人也好,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激他!”这是苗圩村村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话间,他们质朴的脸上满是兴奋与感激。

“硬核”担当 城管人铺就富民路

2016年秋天,高嵬被宿迁市城管局选派到宿城区龙河镇和平村任“第一书记”,由此开启了以村为家、扎根基层的新征程。

尽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初到和平村,高嵬还是惊呆了:村部破旧,村庄周围布满猪舍牛栏,村道泥泞,很少建有楼房,都是一些旧瓦房,整个村庄落后不堪。村内街道和田间小路,都是土路,下雨天难以通行。正是农忙时节,一群村民却围在村口的小卖部前,打牌、喝酒、闲聊。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不到3000人的村子,贫困人口多达56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3%,是龙河镇有名的后进村。

刚开始,村民们都在议论,一个瘦弱的城里干部,能做什么?能为和平村带来怎样的变化?高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消除了村民们最初的疑虑。

驻村的头两个月,高嵬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路每一道坎,与村干部和贫困户交流,了解和平村致贫的原因。他将每位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都详细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随身携带方便开展工作。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小本子上就记满了贫困户的困难和心声。

群众缺什么就建什么,盼什么就做什么。和平村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极为薄弱,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怎么办?市城管局立即投资24万元修建了一条宽3米、长1200米的高标准混凝土道路,命名为丰产路,直接惠及周边八个居民小组及睢宁县部分群众,受益百姓交口称赞,村“两委”威信显著提高。

修路、铺桥、架路灯、盖厂房、建高炮……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结构调整同样要跟上。高嵬组织和平村党员和种养大户外出考察,陆续建成500亩草坪基地、120亩莲藕家庭农场、90亩蔬菜大棚、50亩中草药种植,两个肉牛养殖场年出栏肉牛100头。

和平村面貌不断推陈出新,一条平直的马路,紫叶李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侧,道路硬化到村民家门口,水泥路修到田间地头。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了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每天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在援建的文体广场上载歌载舞,再也不见打牌、打麻将。原先落后的乡村,如今生机勃勃,沐浴在精准扶贫的阳光下,每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明媚的笑容。

这笑容带给了高嵬无限的骄傲与自豪。高嵬说:“和平村几年间的巨大变化证明了:宿迁城管人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也是‘硬核’的!”

“三来一加” 蹚出增收新路子

宿豫区供销总社职工杨来修,2016年成为宿豫区侍岭镇朱岭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带领村民凝心聚力谋发展、因地制宜上项目,走出了一条“三来一加”助农增收新路子。

2016年4月,杨来修从区供销总社争取12万元资金,为村民购买大型拖拉机。同年5月,他协调资金,为村里建了400平方米标准厂房用于出租,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2017年4月,他又从单位争取资金10万元,在朱岭村创办一家物流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

如何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增加农户收入是杨来修成天挂在心上的头等大事。“调查后发现,搞‘三来一加’家庭项目,既不需要大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太多技术,比较适合普通村民。”杨来修说。

说干就干。2017年2月,杨来修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自费到浙江宁波考察“三来一加”电子加工项目。后经过联系并反复洽谈,最终和睢宁县李集镇达成了合作意向。当年5月11日,首批圣诞饰品光球亮片,成为他们“三来一加”项目的第一个订单。为增加村民收入,半年后,杨来修决定直接从义乌拿货。现在,他的“三来一加”业务越做越大,总人数达到了1200多人,人均月增收都在1000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规范管理,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在杨来修的积极努力下,目前侍岭、曹集、陆集、丁嘴等多个乡镇已经成立饰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模式拓展业务,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下一步,我打算倡导成立全区手工加工联合社,在更多的乡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更多的村级加工点,让‘三来一加’走进更多的家庭,成为我区农村家庭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杨来修信心满满道。

有人曾问他“创业累吗?”“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是每当看到村民们喜悦的笑容时,我就会感觉再累也值了!”杨来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最真切的感情去走近群众、体察群众,用滴滴汗水书写着“如何当好一名群众致富领路人”的完美答案。

巾帼力量 推动“造血式扶贫”

2018年4月,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妇联副主席邵海云,被选派到市委驻宿豫帮扶工作队,成为陆集镇义合村“第一书记”。她克服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升入毕业班、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等困难,以端正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斗,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如何改过去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向创业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转变?邵海云积极引进“三来一加”项目,带领全村30余名留守妇女做起手工来料加工项目,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既不耽误农活,也不影响照顾老人孩子。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邵海云决定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她先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她的努力,成功招引外地客商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藕虾套养,帮助成立荷塘月色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户+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百姓和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30余人。

两年来,邵海云协调单位投入资金58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发展“三来一加”项目、固定资产投入等,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19.69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0.36万元;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共95户282人去年全部脱贫。

在邵海云看来,扶贫干部的大忌就是变成“扶贫秘书”,不是待在办公室就是蜻蜓点水下基层。她硬是从一开始只会捧着书本读国家政策的“播音员”变成了没事拉拉家常的“邻家闺女”。她到陈统礼、曹宏茂家,帮他们的孙女上学报销校车补助手续;去高行辉家,帮他家属办理住院大病统筹报销手续;核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动态调整信息……高维生老伴长年卧床,近年来听力又产生障碍,邵海云开车带着高维生老伴到区残联评定残疾级别。女童许明珠父母因病相继去世,邵海云为她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每个月至少看望一次,跟进小明珠生活、学习和心理动态,做到传统节日有慰问、季节换装送新衣、情感孤独有陪伴。

今年2月5日,邵海云主动捐款支持宿迁疫情防控;2月16日,她走进献血屋献血400mL;2月18日,协调单位为驻村一线防控人员送去牛奶、方便面等慰问物资;2月下旬复工复产之际,她得知陆集镇10万斤芦蒿、大兴镇8000斤粉丝因疫情滞销后,又主动联系宿豫本土电商企业,积极推动滞销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来源:宿迁网  转载人:方秋棠)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