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专题活动 >> 领导动态 >> 列表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⑤:要物质的小康 更要精神的小康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⑤:要物质的小康 更要精神的小康
编辑:管理员 2013年09月11日 16:20 共浏览1247次

向“5060”人员了解就近就地就业情况

9月7日 多云

    因为这两天心里一直装着卢集、装着谷嘴,所以在市区参加完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后,就立即赶了回来。下午,在大明的陪同下,到镇区天蓬牧业、贵嘴米业、金晟标准件等几个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又在镇政府会议室与镇三套班子成员进行了一次近距离交流。总的来说,卢集今后的机遇很好,未来大有希望。

    坐在这个居住了几天的卧室桌子前,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提笔凝思,想着几天来见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仍是那样的清晰、那么的真切。

    几天走访,几多收获。但这期间也有一些“没想到”的事情一直压在心头,令我倍感沉重,不得不说。

    我没想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之前本属于富裕人家的“专利”,也会十分普遍地存在于低收入农户家。走访的不经意间,就能看到部分低收入家庭摆在桌子上的降压药、降糖药。长期的治疗,不菲的开支,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对一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令他们叫苦不迭。我专门请有关同志作了一个统计,在卢集,65岁以上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占比达4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卢集、谷嘴这里的村民做菜大多重盐、高油,不良的饮食习惯成为“富贵病”的重要诱因。如何加强宣传和引导,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推动。

    我没想到,农村普遍认为“养儿防老”,但实际上“养儿却不防老”。在谷嘴,听到留守老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在外面,赚钱难啊!哪里有钱给我们?”有的年轻夫妇总是借口没有能力、自顾不暇,不仅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还要靠土里刨食的父母贴补;有的外出务工,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父母抚养,也经常以赚不到钱为理由,连家里的人情来往开销甚至孩子的学费都不给。更有甚者,一旦出去就杳无音信,不要说钱,就连一个电话也不给老人打。年迈的老人,想打听儿女的消息,还要通过其他渠道,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只能拿起以前的照片……

    在谷嘴的每一天,我都能听到一些令人心酸的家庭故事,每一天都能看见为此伤心垂泪的老人,也在每一天都会听到“养儿不如共产党”由衷而又无奈的感慨。在这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出现的“啃老”、“弃老”、亲情缺失现象,让我心痛不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也许这些子女们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赡养老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怎么样,也不能一个电话不打、一句问候没有!还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老人们的生活都基本有了保障。但我还是多么希望,无论大家有钱没钱,都常回家看看。看看年迈的父母,多给他们一些慰藉。

    我还没想到,“优生优育”在部分贫困家庭中还仅是一句口号。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谷嘴部分村民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有的家庭尽管已经一贫如洗,就因为没有男孩,生了2个、3个,还要再生第四个,导致越贫越生、越生越贫。有的家庭优生意识、产检意识十分淡薄。翟正平告诉我,有不少贫困户都是儿子找了一个憨老婆,生了一窝憨娃娃,一代比一代穷,一代比一代难。走访中,我也确实发现了这一现象。

    我也没想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这里竟是如此薄弱。在谷嘴,低收入家庭大多看的是无线电视或是装只能接收卫星电视的“小耳朵”,收不清或根本收不到市、县电视台,地方党委政府的声音基本进不来。

    我更没想到,贫困户当中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其实,在农村只要想干事、肯吃苦,谋生的手段还是很多的。但也有一些贫困户,整天盯着要低保,不仅不想干事、不愿干事,甚至还会盲目攀比。在调研中,我曾碰到一位4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由于自己家庭太穷、房子太破,跑去借别人空房子住。看到我去,一直跟我说她家如何如何穷,让我给解决低保。我就问,“人家都在织渔网,你怎么不去?”她说,“我不会。”“不会可以学啊!”“不想学,也学不会。”好好的一个中年人怎么能学不会?还有一位看起来身强体壮的男子,在我走访的途中拦住我,说他赚钱不多,不够养家,要求给他办个低保。边上的老翟深深地叹口气,“有些人,虽然全手全脚,但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愿干,天天就想要低保。”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为服务人民的公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帮助和带领更多的百姓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但低保保的是最困难群体,绝不能养“懒汉”。如果自己有能力,必须要靠双手、用勤劳来致富。

    一连串的“没想到”,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全面小康,不仅要物质生活的宽裕,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扶贫首先要先扶志。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的小康,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小康。

    全面小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