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专题活动 >> 他山之石 >> 列表
江苏吴江:“党员干部进万家”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江苏吴江:“党员干部进万家”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2012年08月27日 15:31 共浏览4913次

2012年,吴江的“党员干部进万家”火了。先是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专门作出重要批示称“吴江的经验很好”,接着全国两会期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又对该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吴江讲到‘党员干部进万家’,我觉得很好”。作为创先争优的一项载体,“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为什么能接连得到高层领导的肯定?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一、“党员干部进万家”的基本内容
 

  (一)活动背景
 

  2010年9月8日,中共吴江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的通知》。此项活动是吴江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先争优、关注改善民生的创新举措,目的是引导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心下移接地气、服务一线解民忧,把创先争优的要求落实到田间地头,从而实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
 

  (二)活动内容
 

  1.掌握基层情况。对村、社区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村、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了解村、社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对走访对象做到“三个搞清楚”,即搞清楚群众生活的真实水平,搞清楚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搞清楚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真实意见。
 

  2.听取基层意见。鼓励群众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畅所欲言,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解决基层问题。从解决走访对象最急、最盼、最难、最怨的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群众办实事。走访单位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尽量做到当场解决。不属本单位职权的,填写流转表流转至主管部门办理。对于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由创争办进行协调,通过联席会议进行解决。对于面上的共性问题,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解决。
 

  (三)活动特色
 

  1.注重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活动参与主体为市、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所在在职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10户、每月走访不少于3户次。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共计8860人。
 

  2.注重收集意见的全面性。通过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为民意表达提供了制度化渠道。走访活动覆盖对全市全部村、社区,共走访群众96086户、342312户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003条。
 

  3.注重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重点关注和解决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征地拆迁、医患纠纷、涉法涉诉、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解决或答复群众反映的各类意见建议6981条,答复解决率超过99%。
 

  4.注重制度机制的常效性。建立了半月报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推出了“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各单位开展活动的平时管理。建立年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由活动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两部分组成,得分计入机关效能建设考核总分,建立起有效的奖惩机制。
 

  可见,与其他各地的一些进村入户访民情活动相比,吴江的“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走在了全国前列,制度化、规范化、常效化水平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党员干部进万家”的主要成效
 

  (一)关注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
 

  在走访中,针对村里集中反映的失地农民后续保障问题,我市经深入调研后,密集出台《关于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012年全面实现“农保”、“土保”向城保并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全市已有11.2万人顺利转入城保,已有2.7万人拿到按月发放的退休金。针对走访中部分村民反映的因病致贫的问题,我市进一步健全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全年困难人群救助减免医疗费用1744万元。针对走访中群众普遍反映的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建成5家大型超市惠民平价直销区和1家惠民平价直销店。建立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2011年发放临时物价补贴近千万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5%以下。部分村民提出农村公路存在“路宽桥窄,路好桥差”的问题,不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成为公交入村的“瓶颈”,制约了公交“村村通”进程,希望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改造力度。我市立即采纳了该建议,一是对全市农村公路桥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2011上半年共检查农村公路桥梁1716座,排查出急需拓宽或改造的桥梁960座;二是建立农村公路桥梁“健康”档案库,根据“体检”结果,对全市农村公路桥梁进行分类、逐一建档;三是同步开展农村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桥梁改造到位后,村级公交及时跟进,力争在2012年实现行政村公交“村村通”的目标。针对走访对象普遍反映的环境问题,我市从2010年起开展了“五铁一号”专项行动,以铁的决心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以铁的手段推进江浙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以铁的力度推动饮用水源保护,以铁的纪律打好污染物减排攻坚战,以铁的手段持续推动农村环境建设,全力建设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乐居吴江”。2011年10月,通过对“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开展一年来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综合研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这是民情民意转化为政府决策、公共政策的又一显著成果。
 

  (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市领导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地方积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认为很有借鉴意义,就大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推动各地创新吸收外来人员中有威信、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务的外来党员代表参与群众工作,并聘请“外来人口管理信息员”帮助外来人口协调和解决工作问题、家庭矛盾以及邻里纠纷。建立“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信访联动机制,助推矛盾在基层一线得以化解。市委创争办与市信访局建立信访信息联动机制,市信访局明确专人,向市委创争办通报每天集访和每周重点信访信息;市委创争办及时梳理汇总,并通报相关挂钩结对部门,要求通过“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协助做好问题处理和矛盾化解工作。信访联动机制建立以来,市委创争办与市信访局定期联系,加强沟通,确保信息反馈及时,联动迅速到位。相关镇区和部门不断加大协调会办的力度,及时妥善处理了多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在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苏锦特高压线建设途经桃源镇多个村,2010年7月以来,该镇陶墩村出现了多次村民集体上访,要求扩大拆迁范围。创争办通过对意见建议的综合研判,协调桃源镇与市供电公司、镇拆迁办、环保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成立工作组,第一时间进村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并实行分片包干制度,逐户耐心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特高压线拆迁等相关政策规定的宣讲解释工作,厘清事实真相,消除村民顾虑,及时回应村民对搬迁工程的相关诉求,加快村民搬迁进度,确保搬迁工作如期完成。市供电公司进一步加强对特高压线建设施工队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他们文明施工,尽量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取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变“上访”为“下访”,有利于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2010、2011年,我市年均信访量比09年下降10%。
 

  (三)密切党群联系,提升党建水平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近年来市里的党员干部甚至乡镇干部较少进村入户。尤其是年轻的80后党员干部,大部分都是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基层情况了解更少。“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的开展,有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的下移。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撰写民情日记,增加了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既锻炼了党员干部队伍,又切实服务了群众。此外,我市将“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开展了机关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结对共建的“双帮双比”活动以及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的“一联双管”活动,构建起共建型、多元化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员干部进万家”带来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近年来,小到吴江大到全国,一方面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下,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加快医疗、教育、卫生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殷切期盼。办好这些事情,关键在党。一是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员干部进万家” 活动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意义在于,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鼓励群众在制度框架内有序参与公共治理,让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活动充分体现民意,既保证了群众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又保证了稳定性和有序性,实现了提升党和政府权威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服务保障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尤为重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尤为迫切。“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育党员队伍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民意表达的多元渠道
 

  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始终坚持“民意为重、民生优先”方针,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群众的意愿诉求,扎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轧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出。由于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加剧,当前的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所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而是通过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以此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民意表达的多元渠道,从而避免体制外表达,有利于了解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有利于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最终制定出兼顾各方利益、各方均能接受和执行的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和群众的满意水平。
 

  (三)紧密围绕创先争优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常效机制
 

  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除了需要正确的理念,同样也离不开具体制度、机制的支撑。“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在设计之初,就立足经常性、注重实效性、着眼长效性,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使创先争优从周期性活动走向常态化,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其对于参与主体、结对数量、走访户次甚至走访频率均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运转机制和考核机制,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效化水平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当然,“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在制度设计、运转机制上仍然有提高的空间。如,在注重收集意见的全面性广泛性的基础上,还需要突出准确性和具体性。在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及重大项目上,无论是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还是之后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以“党员干部进万家”为载体,充分听取群众尤其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需要建立一个全市的统一性机构,对各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协调、催办、督办和追责。对于办理结果需要更多地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这需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完善其具体运作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在畅通民意、改善民生、扩大民主的长效作用。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