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专题活动 >> 领导动态 >> 列表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编辑:管理员 2014年05月16日 09:23 共浏览5181次

图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离开屠园时,与驻点户陈复运家合影留念。 温士才 摄


5月15日 晴

结束了五天的“三解三促”驻点调研,一切又回到了日常的工作轨道。这两天,参加会议、处理事务、会办工作,一件件事情接踵而来,紧张、忙碌而又充实。

今天一上午,我都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相关工作事宜。会议一结束,工作人员就告诉我,宿迁论坛里有一篇网帖,对我“三解三促”第四篇民情日记中一张照片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与顾士学老人聊天的照片是PS过的。我心里一阵纳闷,这次驻点调研既没带摄像师,也没带摄影师,照片都是由办公室小温抓拍的,为什么网友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回到办公室,打开帖子一看,原来是因为我身旁刷了石灰的车厘子树干恰巧与我裤子边缘重叠在一起,颜色上的差异容易引起错觉。虽然大部分网友为我正名、叫屈,但这件事还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这位网友善意责问的背后,实际就是对我们的不信任,对干部作风的拷问,更是对转变作风的渴盼。这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看着这篇网帖,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驻点调研的那几天。进村亮相的“高调”、随机走访的感触、依依惜别的不舍……从屠园古山河社区到界集杜墩村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再一次浮现眼前、涌上心头,尤其是一派祥和中的少数不和谐始终盘旋脑海,让我心绪难平。


想到有的集中居住区楼顶防雨盖缺失多日,60多岁的老人向基层干部反映多次却仍未得到解决,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我在想,如果我们把集中居住区的安置房当成商品房来建,把群众当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来处理,把问题超前考虑到、解决好,还会不会有老百姓口有怨言、心存不满?

想到本应差楼层配大车库、好楼层配小车库,但由于基层干部的工作失误分配错了,导致部分抽签入住的居民有意见、生抱怨,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我们的“小失误”,往往给群众带来的是“大困难”!如果我们对涉及百姓利益的事情更加过细一点,对涉及民计民生的事情更加过实一点,对涉及到各类政策的落实更加慎重一点,还会不会出现这种无谓的“失误”和“疏漏”?


想到基层卫生室因为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出现缺药两个多月,村里患病的老百姓只能到更远的乡里甚至城里去拿药,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如果相关部门搞清楚抓工作到底是为了部门工作方便,还是为了基层方便、群众方便,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会不会只想到自己的“方便”,而忽略了百姓的“不便”?

想到有的群众想找我反映情况,但个别基层干部生怕矛盾暴露,层层设卡,欺上瞒下,明目张胆地阻挠,我的心里就更无法平静。如果各级干部都能始终心里装着百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自觉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决策选择的第一信号,把老百姓的期盼作为谋求发展的第一原则,把老百姓的要求作为诸事决断的第一准则,还会不会做出这种“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来?

……

这些不足看似是工作上的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作风上的大问题。一想起这些,我便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果不把“小疾”当回事,讳疾忌医,听之任之,“小疾”就会拖成“大病”,甚至变异、传染,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实际在上面。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瞒着压着”、“掖着藏着”,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四风”问题开刀,向顽习、积习、固习、陋习宣战,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坚决“动手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真正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各类“四风”问题原形毕露、失去空间!

这次调研期间,有不少村邻的举动让我倍感温暖。在杜墩村,有老乡悄悄给我送来了几斤自己抓的龙虾;在古山河小区,老乡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巴不得你们来,经常来。俗话说,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只要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种庄稼有农忙农闲,抓作风没有旺季淡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