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在线学习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时间: 2024-03-25 11:06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要结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它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的变化,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长。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特别是促进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生产工具的质量,并引起生产过程的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他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列宁也认为“蒸汽时代是资产阶级的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的时代”。这里提出一个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志问题,即以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为标志。实际上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马克思进而提出了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志,除生产力标准外,还有两个: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划分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二是以榨取剩余劳动的形式划分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劳动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社会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即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进而规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条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经济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识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基础,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从劳动者的因素看,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高度。高素质劳动者包括引领科技、创造先进生产工具的创新型人才和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的技能型人才。从劳动资料看,劳动资料在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作用下发生质变,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过来的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起主要作用,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区分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拓展了生产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从劳动对象看,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重要变化,得益于科技创新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大至天体宇宙,小至基因量子,都成为劳动对象,出现了数智化设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释放出巨大生产效能并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概括作出了新的发展和具体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措施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时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的所有制形式,要实行科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特殊的结合方式和方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的市场价值,充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要素参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分配上看,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可以采取“社会共享”方式,部分新型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为社会所有,鼓励创造社会财产。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一套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市场应用。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能够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参与世界先进生产力竞争与重构。
  培养新型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生产工具的新型人才。必须推动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使职业教育尽快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以科技创新推进劳动资料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要以前沿技术领域的颠覆式、突破式创新为前提,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进行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开放共用,打破数据要素壁垒,使数据在流通中产生更大价值。四要提升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准。紧跟全球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升。五要夯实算力基础。加快提升打造高质量算力的基础设施,加快向量子计算、光计算、类脑计算等新型算力领域的探索。
  以科技创新推进劳动对象拓展。一方面,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比如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展至深空、深海、深地资源,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做好生产力储备。
  提高生产力要素组合协同效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协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依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各存量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出新环节、新链条、新形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
  以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探索数据要素赋能绿色创新与绿色生产力培育的新机制,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和绿色生态产业区。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快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前沿领域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新质生产要素协调合理配置、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的培育等提供灵活且充足的金融供给。充分发挥银行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开发创新信贷产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涵盖天使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贷款担保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作者:崔友平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