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专题活动 >> 领导动态 >> 列表
蓝绍敏民情日记②——就近创业 就近就业 就近致富
蓝绍敏民情日记②——就近创业 就近就业 就近致富
 2011年08月29日 21:07 共浏览1463次

      蓝绍敏


  8月28日雨

  天蒙蒙亮,远近交替的声声鸡鸣唤起了毛集人一天的劳作。推开前窗,细雨绵绵,田地里、马路上到处流溢着乡村清晨忙碌的气息。

  小村昨夜格外宁静,偶尔传来几声蛙叫。如此自然清新的环境,也让我暂时放下纷繁的事务,静下心来思虑如何改变成子湖周边地区的落后面貌,拉长这块宿迁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

  今天是我在毛集村驻点调研的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饭后,村支书陈兵领着我走访农户。

  天气渐渐变得闷热,雨势也忽急忽缓,携一把伞,乡间小路,信步而行,边走边看,边听边想。

  “来家坐坐啊”,“喝口水再走”,随意推开的每扇门里,都有年迈的老人和天真的孩童笑脸相迎。

  “不孬”———他们用这句地道的农家话来回答我的很多问题。

  85岁的陈从英说,儿女们对她“不孬”,很孝顺,还常给她买好吃的;政府对她“不孬”,每个月还给她60块钱花;

  60岁的张士明说,党的政策“不孬”,种地不仅不交税了,还能领到补贴;

  71岁的陈昌连说,现在生活“不孬”,有吃有喝有钱使,病了还有医保;

   ……

  拉家常,诉心声,讲烦恼,说心愿,毛集人给了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真诚。

  四组村民邱为军为人腼腆,他的爱人却很善谈。她说,现在日子挺顺心的,两儿一女都有工作或已成家,不用多操心,可丈夫常年在外做木工活,让人焦心,毕竟岁月不饶人,快60岁的人还要爬高下低,再过两年就做不动了,她希望丈夫能在家门口找点活干。

  走访中,58岁的陈福雨拉着我的手说,像自己这个岁数的,身子骨都还硬朗,都想到厂子里打工挣钱。他觉得自己只要还能做得动,就不想增加儿女负担,盼着能在离家近的工厂找个轻便的活。

   远行的人,永远都是家中亲人最大的牵挂。我能理解他们的忧虑。就近就地就业,成了村民们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如何让他们如愿,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机器的轰鸣声,将我带到了四组村民胡兴照的板材厂。厂子是今年2月份利用门前的小园地建起来的。条件很简陋,随意搭了个棚子放置机器和板皮,木材原料都露天堆放。铲树皮、搬运、分拣、旋切……十来个工人,有条不紊。

  胡兴照说,目前厂子投资有20多万元了,运转很顺利,原料有人送上门,加工好的板皮销路也不愁,就是规模小,没能力进行深加工,忙活来忙活去,挣的钱不多。

  当过会计、搞过装潢的胡兴照,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火急火燎的”,想扩大规模,可手里没钱啊,备的原料只够用两三天———我知道,如此捉襟见肘的资金流转,企业是很难扩大规模的。

  我问,资金不足怎么办呢?胡兴照说,为了扩充流动资金,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去办贷款,4万元的要3个人担保,5万元就得公务员担保了。村支书陈兵说,胡兴照这种已起步却待扩大的企业,毛集村还有6个。我估摸着像胡兴照这类群体,在全市广大农村应该还有很多。他们创业已经起步、投资不是很大、企业不成规模,很想扩大发展却困难重重,我形容他们是创业“夹心层”群体。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当前,农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通过这次调研,我进一步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能够就近创业、就近就业、就近致富。正如市委缪书记近期在基层走访调研所强调的,在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中,要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积极拓宽创业、就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就近创业就业。

  如何让群众就近创业、就近就业、就近致富“三就近”的愿望早日成为现实?怎么去破解其中的瓶颈?

  村民都说,我们这里要多一些厂就好了。是啊,现在很多农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业项目来带动他们致富。那么对于我们乡镇而言,就要依托乡镇工业集中区,科学高效地吸纳更多合适的项目入驻园区,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上班。

  在中扬镇工业集中区,我接连走访了7家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的小型服装或玩具加工厂,用工总人数超过1000人,且大多是本地人,应该说,为群众就近就业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扬玩具厂碰巧今天开业,老板姓李,南京人,他说企业用工要200多人,重点就是解决本地人的就业问题。我建议他可以合理地安排用工结构,多给那些中老年劳动力一些岗位。李老板说他也正有此意,我向他表示感谢,因为他们这些企业对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更为直接、有效。

  除了胡兴照那类作坊经营群体,我还发现了另一类“夹心层”:发展有一定规模但无有效抵押物而贷款困难的企业。这两类创业“夹心层”群体我们不能忽视或遗忘,他们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然而,这类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难题,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

  创业之初的农民可以申请小额贷款,上规模的企业能以厂房为抵押贷款。那怎么解决创业“夹心层”群体贷款难问题?我想,我们可以探索给他们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把市场的力量和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农民致富的力量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担保公司,在企业需要贷款担保时,让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意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三就近”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解放思想、鼓励探索的问题。对于一些政策的障碍、矛盾的制约,我们要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科学巧妙地应对化解。对于一些没有成规可循的创新性做法,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支持、引导和完善,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决。

  拉长“短板”的破题之策,不仅于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研究。

   雨中的菜园地里,茄子、南瓜、丝瓜显得格外新鲜。借着避雨的时机,我又随机走访了几户……

  “下雨了,天留客,都晚饭时了,随茶便饭吧”,毛集村四组陈太启一个劲地挽留我。

  自然流露的热情,甜透人心。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