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宿迁机关党建 >> 专题活动 >> 民情日记 >> 列表
市长民情日记①:杨花,杨花
市长民情日记①:杨花,杨花
编辑:管理员 2014年05月20日 11:33 共浏览4783次

5月12日 晴 

下午,乘车前往皂河镇王圩村。 

车子行驶在宿邳路上,透过车窗,一团团白色的絮状物快速地向车后掠去。五月漫天絮,杨花随风飘,宛如飞雪。 

下了车,杨花扑面,脸上痒痒的。满眼望去,地头、沟边、低洼处,尽是杨花,有的地方堆积了厚厚一层,像是积雪,却没有心旷神怡之感,颇让人觉得烦。 

最近,网上不断有批评的声音,责怪政府连杨花都管不好。真惭愧,目前我们还真的很难管好。有的网友支招说洒水,有的说喷药,等等。但全市有280万亩杨树林、1亿多株杨树,量大面广,显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批评的声音总归是好的,说明大家愿意向政府“说叨”,对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这次我到王圩村来,就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到基层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群众“挑刺”、查“四风”问题,从群众中了解民情民意,更好地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车停在离村口较远处,我步行进村。和村支书孔祥胜寒暄一番后,前往此次驻点调研临时住宿的“新家”——甘学坤家。老甘两口站在门前,见我到来,紧紧握着我的手,热情地把我迎进屋里。

老甘家两层半的小楼房,装修简单实用,里里外外都很整洁。向老甘表明来意并略略攀谈后,我接着就到村里走访了。在孔祥胜的引导下,我看了万全高效养殖场、黄墩湖滞洪区扶贫产业园、制砖厂、西瓜种植基地、村卫生室,跟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在万全高效养殖场,老板王万全向我反映,这几年养殖貂、貉子行情比较好,但周转资金有点困难,我随即安排市委农工办、民丰农商行来现场调研,看养殖场是不是能够符合贷款条件。

在走访农户时,意外发现了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13户中竟然有5户因在宿邳路上遭遇车祸而致贫。来到雍光耀家院门口,孔祥胜告诉我,这家是贫困户。房子挺好啊,怎么会是贫困户?进屋一看,除了几张破旧的桌椅板凳外,几乎是家徒四壁。一聊才知道,雍光耀原来在外打工,家里比较富裕,房子也是早先建的,但几年前他的爱人在宿邳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车祸后只有三岁儿童的智商。有情有义的雍光耀放下了手中的活,全身心照顾爱人,几年下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生活无常,命运多舛。雍光耀原来是个能人,如今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好端端的家庭变得一穷二白。老雍为人憨厚、朴实,在我们面前没有讲一点个人困难,淡然地面对一切,但背后的心酸可想而知。

宿邳路在我市境内全长约40公里,途经5个乡镇,设计速度最高可达100公里/小时,去年日均车流量达到了1.7万辆,跑的多是载重的大车。住在老甘家的夜里,不停的呼啸声让人难以入眠,我听都能听得出令人心悸的速度。2007年11月份,宿邳路通车,那时候这是一件大喜事,不但促进了宿迁西北部地区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但谁也没有想到,通车7年来,这条路上会发生这么多让人痛心的事故。我专门了解了相关情况,从谢庄红绿灯到王圩和新农交界处短短2公里内,有不下20户遭遇车祸。车祸使得一些殷实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使得一些幸福的家庭阴阳相隔,也使得一些家庭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变成了一种奢望。宿邳路本是一条拉动发展、造福百姓的康庄路,却也成了一些家庭生离死别的不归路。想想现在这条路,大大小小还有十多个平交路口,着实让人忧心忡忡。我已安排市交通部门现场查勘,做些必要的改造,近期还要跟踪调度这件事。

生命的代价是必然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初有关部门决策建设宿邳路,在考虑车辆通行的同时,是否考虑到设置必要的安全标识,是否考虑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车速,又是否考虑到在平交路口设置照明设施,这些看似决策中的小事,但常常成为要命的事。 

图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王圩村与村民们座谈。                 姜海青 摄

晚上,匆忙吃了几口饭,我拎着板凳就来到邻里夜话的“主会场”——老甘家隔壁的一块空地,已经有群众先到了。 

这次我下去“三解三促”,一如去年,广泛联系群众,但考虑到时间有限,想见的人又很多,为此,我特意请村里提前几天印制了公告,分别张贴在了村部、村头、村卫生室等几处显眼的地方,告诉村民这两天我在村里的住处,欢迎邻里乡亲来聊天,且明确规定了“三个不限”:不限早晚,随到随聊;不限人数,来者不拒;不限话题,言无禁区。

“政府知道我们种地没有水,在黄河滩修了个水泥渠,但建了之后没用过一次,太浪费了。”50多岁的雍光林直言不讳。 

原来,为帮助当地群众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几年前专门修建了高水位抗旱渠道,同时为了把水抽上去,还配套修建了电灌站。但问题是,这个电灌站建在了低水位抗旱渠道的最末端,前端的农田用水较多,到末端根本就没有水,因为无水可抽,电灌站和高水位抗旱渠道自然都成了摆设。这样的决策未免太主观、太随意了。

“我们这门口都没有路灯,能不能帮装个路灯?”“我们住进新小区好几年了,但水还没通呢。” 其他几个村民也纷纷附和……

我住的老甘家在一个新建的小区里,说它是新建的小区,其实就是两排房子,至今还有差不多一半房子空着。在我看来,小区建的位置很不合适,离宿邳路太近,离自来水主管道和电力主线路又太远,四旁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在这么一个地方建小区呢?如果真的想解决集中居住问题,这块地方显然太小了,除了建这两排房子就没有空间了;如果说是想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自来水为什么没有提前安排,为什么没有个小广场、健身器材、购物场所。在这很突兀地建了两排房子,怎么也难以称为宜居的小区。 

座谈会还在进行,飘浮的杨花似乎不甘寂寞,不时地粘在我们的脸上,痒痒的,挥去复来,让人很不舒服。村民们说起的琐碎之事,在你则小,在他则大。就像这漫天飞舞的杨花,看似对群众的生活没有过多太大的危害,但却时刻困扰着他们的生活。 

其实,栽植杨树本身没有问题,不仅决策者倡导,老百姓打心底也拥护。宿迁栽植杨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从最初漂洋过海泊来的60棵意杨种条,造就了今天1650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400亿级的支柱产业。成片的杨树林,不仅壮实了宿迁的生态“家底”,更殷实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杨树雌雄异株,雄株只开花不结果,雌株既开花又结果,杨花实际上并不是花,而是雌株结果后产生的种毛。上世纪,我市栽植的杨树大多数都是雄株,所以杨花较少,老百姓感觉不明显。2002年以后,为了提高杨树成片林单产,相继引进了后期生长优势比雄株明显的95、895等雌株新品种,并大规模在全市推广。杨树一般生长7年左右成熟,当年大规模种植的雌株杨树近几年都相继进入盛果期,成熟雌株每年5月初果序成熟后,果开裂,杨花便四处飞扬,持续20日左右。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很长的过程。如果想避免决策失误,就要严格地落实各个相关群体的话语权,尤其是相关利害关系的群众,让他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让他们的意见能够充分地表达。同时,还应注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田野调查”要做,“车间调查”要做,“居民调查”也要做。总之,从基层上来,从上面再下去,这样反反复复,才能够更多地听取群众意见、更多地综合群众意见,才能尽可能地完善我们的决策。

科学决策更需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必要时还要开展一些不可行性论证,虚心接受群众的“吐槽”和“拍砖”,多一些“辛辣”、少一些“点赞”,多一些七嘴八舌、少一些一致同意,从质疑、不满甚至不同意的发声中,纠正偏差失误,完善提升决策,从而规避让人遗憾的决策代价。唯有如此,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让更多的人信服和追随。

杨花的“七年之痒”,痒在脸上,痛在心头。再过一两周,今年的杨花就会随风而去,但明年还会再来,治理杨花问题必须从现在起摆上我们的议题日程。杨树大多是个人的而非集体的,采伐和更新只能是政府引导和技术管控,不能强制。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全市林木品种多样化,建设健康的森林,减轻直至消除杨花对环境和生活造成的危害。  

杨花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一项决策正确与否、是好是坏,其显现结果的时间跨度远比我们想象得要长很多,也许是5年后、1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今天的决策,在未来成为人们的种种困扰,像当下拂之不去的杨花,那将是深深的遗憾。如果今天的决策,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那就会成为老百姓情感深处甜蜜的“心花”!

相关文件下载  (0个)
15.7K

友情链接